整体平淡,却不是这类电影的缺点,而是本片缺少有力的场景,对比《夏日细语》逊色很多。
片中有个至关重要的情节,导演没有处理好,就是少女带着心思像往常一样在课上读诗时,却感受到了诗的沉重,哭了出来。我想就算是追究极简的布列松也不会如此草率地处理,只是通过老师与母亲的电话间接知道,显然也不存在导演有意这样处理是为了表达成人对孩子的漠不关心,因为她母亲困在破裂的婚姻中无心接电话,听到女儿的事情后立马就接,后面情节也给了女儿极大的照顾。结尾处有点类似说教的话语中,对着镜头凝视。观众看到的不是少女的眼睛,听到的也不是少女的声音,而是藏在少女身后的导演。
如果一句话不说,把少女和房子告别的细节拍出来,最后也不用刻意特写,凝视镜头,只是一个淡淡的侧面,再到中景远景,融入人群,消失,结束。仿佛什么也没发生,一切习以为常,但观众会知道,一个少女的夏天结束了,成人的不易迎接着她。